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571)
经方南派伤寒家,将石膏、附子、麻黄、大黄按水、火、风、雷分“四大天王”;又把细辛、干姜、茯苓、甘草、五味子,据绿、橙、白、黄、黑称“五色大仙”,组成一方,名“宁嗽汤”。专题调理风寒袭肺咳嗽不停、痰涎量多,是由“三神”加茯苓、甘草合一,小巧易觅,能建奇功。若恶寒、发烧添麻黄6—10克、桂枝6—10克。老朽从量上予以损益,涤饮放在首位,会提高疗效。
1970于桓台诊一机关干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日夜咳嗽,痰涎张口便出,稀薄似水,面目浮肿,端坐呼吸,仰卧则重。当时就取此汤与之,计茯苓60克、细辛10克、干姜15克、五味子20克、甘草10克,水煎,分三次服。连吃七天,病消转安。尔后给予其他相应患者,均言宜用,笑容可掬。
小郎中按:四大天王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有过论述,诸位可参考。巧用四大天王——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517)运用附子经验——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87)麻附功力如影随形—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02)张老在文中提及,由“五色大仙”组成的宁嗽汤可治疗饮邪偏盛所致咳嗽。细究此方组成便会发现,其实际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完全一致。苓甘五味姜辛汤的方证原文如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临床中,小郎中常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表证已解、寒饮蕴肺证。该证型以咳嗽、伴气上冲感为核心表现,多伴随痰涎量多易咯、色白清稀,且咳嗽遇寒加重,同时见咽痒(无咽痛、咽红),二便调,舌淡红、苔白滑(或白厚滑),脉沉细滑或沉弦滑。临床实践证实,此方治疗此类咳嗽疗效确切,是中医临床处理咳嗽类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文中记载,张老治疗一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时,精准抓住其痰涎量多、稀薄似水的寒饮核心特征,应用此方后收效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张老在方中重用茯苓,将涤饮利水作为首要治则;同时亦加大五味子用量,以强化其止咳平喘之效。元代医家张元素在他的《医学启源》中关于五味子有这样一段论述:“凡嗽,以五味子为君,有痰者半夏为佐;喘者阿胶为佐;有热无热,俱用黄芩为佐,但分两多寡不同耳。”由此可见在张元素的认知里,五味子是治疗咳嗽中有痰无声的要药,而这一用药思路与张老高度契合——在张老治疗咳嗽的方药中,五味子不仅频繁出现,且用量多偏大。此用药细节,希望诸位能认知体会应用。下面的文章中阐述了张老对五味子应用的一些经验,也有小郎中对五味子的应用体会,诸位可参考。麻黄汤加五味子治咳嗽——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19)五味子打碎入药病久干咳无痰麦门冬汤加大量五味子四逆汤加五味子敛汗救阳咽喉肿痛干咳无痰投增液汤加五味子咳嗽一扫汤——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524)小青龙汤主治对象——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518)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图片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