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散装闻名全世界,下辖13个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俗称“十三太保”,互相谁也不服。就连自己省办的足球赛,都能打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彼此相邻,都是一个省的,为什么如此散装?
第一,省会怎么了?谁还不是个省会!
江苏省省会变更极为频繁,其下辖13个城市中,做过省会的就有8个:
1. 扬州:江浙行省前身为江淮行省,扬州曾为江淮行省省会,是江苏第一个成为省会的城市。
图片
2. 南京:清灭明后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南京(江宁府)为江南省省会;康熙七年(公元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后,两江总督、安徽布政使仍驻江宁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南京成为首都并改为南京特别市,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但江苏省政府仍寄驻南京。
图片
3. 苏州:江苏、安徽两个省分设后,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驻苏州府,苏州为江苏省省会;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30年),清廷于江宁府设江宁布政使司,辖江宁府及江苏长江以北部分,江苏自此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布政使司的省份,苏州、南京并为省会。
图片
4. 清江浦(现淮安市青浦区):清末时曾短暂设江淮省,省会为清江浦。
5. 镇江:1929年,江苏省会迁往镇江,此后镇江一直为国民政府法理上的省会。
6. 泰州:苏北行署区成立于1949年4月21日,专署最初驻泰州。
7. 无锡:苏南行署区成立于1949年4月26日,专署驻无锡。
8. 徐州:有说法称徐州在汪维时期曾为淮海省省府所在地。
图片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种局面,谁还不是个省会,谁还没有傲娇的资本,我凭啥服你?
十三太保里面还套着八大金刚,不散装才怪。当然,这也说明江苏省各个城市发展都很好,都有独当一面的实力。
图片
第二,两江一河,网格散装江南。
今天大部分城市背后的文化内核,承袭于舟车出行不便的古代。
东三省之所以互相认同感强,是因为山海关外,他们同一片黑土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骑马就到,非常利于文化交融。
当年郭松龄反奉,吴俊升数万骑兵师从黑龙江奔至辽宁,不过短短数日。这在江南不太可能。
图片
江南水乡,尽管物产丰富,但水系错综复杂:
东西向的长江、淮河,将江苏自然分割为苏南(江南)、苏中(江淮)、苏北(黄淮)三大区域,在历史上长期分属不同的文化圈(吴文化、江淮文化、中原文化)。
图片
苏南(如苏州、常州、无锡)长期与浙江北部(如杭州、嘉兴、湖州)同属江南核心区,联系更紧密。
苏北部分地区在历史上曾与山东、河南等地联系更密切。
南京作为十朝都会,长期是跨区域的中心,与安徽部分地区联系紧密,所以“徽京”的称呼其实非常准确。
再加上南北向的大运河,穿过东西向的长江、淮河,把这片沃土分成了网格散装江南。
图片
第三,基建填不平方言的沟壑
尽管今天的我们基建能力全球第一,能开山凿隧,能移山填河,但地理位置相隔,造成的方言和文化差异,想融合在一起,比蜀道难还难。
江苏一省,方言大体可划分为三块。
图片
吴语区:苏州、无锡、常州;
江淮官话区:南京、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连云港大部;
中原官话区:徐州、宿迁大部。
图片
在这三大片区之内,还可细分为70多种,方言阻隔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不同村、不同言,互相听不懂”的极端情况。
再加上饮食习惯(米食/面食、甜口/咸口)、生活习俗、传统戏曲等方面,三大区域差异显著,导致文化心理上的散装感。
图片
第四,大家都是优等生,惺惺相惜又互相竞争
江苏各城市在全国经济大排行上都很抗打,彼此之间差距不大,大家都想拼成龙头位置。
导致各市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布局、交通枢纽地位、政策资源(如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片区)、高校资源等方面存在激烈竞争。省内的“强县经济”模式更加剧了县域之间的竞争。
图片
竞争已经侵入江苏的基因里,所以比赛第一,友谊顺延。再加上各市崛起各有路径,各产业异化度高,产业散装(多元化)。
即使是苏南、苏北和苏中内部各市发展也不尽相同。
图片
以苏南为例,苏南依托近代工商业基础、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开放、务实的商业文化。
但苏南内部各城市,又形成各自独立对接上海、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模式,省内横向协作需求相对弱化。
图片
第五,强市弱省,南京不京
一是南京作为省会,位于省域西南角,在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安徽东部城市(如马鞍山、滁州)的辐射力,甚至强于省内部分城市。
对苏北、苏中的地理辐射力更是天然受限,省内认同感低。
图片
二是南京相比于武汉,成都等城市,经济首位度(省会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例)相对不高,历史上经济排名全省第三,后来超越无锡才成为全省第二。
而排在南京之后的常州等城市,经济繁荣且发展并不依靠南京,这让南京自然话语权较弱。
图片
三是江苏的县域经济(如昆山、江阴、张家港)和地级市经济都非常强大。
财政体制上,各市财政相对独立,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补偿等协调成本高,容易因利益分配问题产生分歧。
导致无论是江苏省,还是南京市,在资源调配和协调上的权威,有时显得不如其他省份那么突出,造成了行政散装化。
图片
江苏尽管散装,但“十三太保”之间更像是君子之争,因为优秀而互相比拼。
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尤其是高铁成网)、省域协调机制的加强(如都市圈规划)、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未来南京苏州两位大佬携手,也许散装能变成五花八门的整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