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空战中,印度空军的多款战机遭到了歼-10C战斗机所发射的霹雳-15空对空导弹的猛烈攻击。尽管印度方面试图掩盖实情,甚至短暂谎报战果,真相最终还是浮出水面。经过这次霹雳-15的“洗礼”,印军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印度媒体《印度国防研究》在2025年6月30日的报道中,前陆军中将维诺德·坎德尔表示,印巴空战实际上演变成了中国武器的实验场。这位前印度军方高层明确指出,中国在出售武器的同时,也在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尽管这位前中将的言论仍然带有质疑的色彩,甚至提到“中式装备的可靠性问题”,看起来像是在挑剔,实际上却是以一种反向的方式承认了印度空军的失利。他提到,(印巴空战)引发了对其实战表现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让人对印度外部对手的战略影响产生了重大疑虑,这与印度媒体之前的报道显然大相径庭。
印度人继续对中式武器装备的实战表现提出质疑,称它们“在纸面上可能显得强大,设计流畅,技术规格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实战中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这种说法显然是建立在印度空军拒绝承认自己有战损的前提上。不过,印度驻印尼的武官希夫-库马尔上校在近日的研讨会上承认:“印度空军确实损失了一些战机”。真相显而易见,掩盖是无济于事的。
巴基斯坦方面表示,他们用霹雳-15空对空导弹击落了印度空军的6架战斗机,其中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1架米格-29以及1架幻影-2000。部分击落情况已经通过现场照片得到了确认。此外,通过对比印度空军战斗机残骸的散落位置,业内人士大致推测霹雳-15的实战射程并非宣传的145公里,而是超过180公里,可能达到190公里以上。
维诺德·坎德尔前中将此次并未直接质疑印度空军战机没有损失。他提到,中方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装备出口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是加深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把巴基斯坦当作所谓“未经验证系统”的实验场。通过提供歼-10C战斗机和霹雳-15空对空导弹等“尚未在实战中检验”的武器,中方可以在真实的战斗环境下观察这些装备的表现,从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武器体系。
这种做法其实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毕竟像印巴空战这样势均力敌的交锋并不多见。如果照印度的推理来看,那法国的“阵风”和美国的F-35同样也可以被看作是“未经实战检验”的装备,至少这些战机并没有经历过同样激烈的空中对抗。
在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军队凭借中式装备成功抵挡了印度的攻势,取得了不少显著成果。特别是在双方战机没有跨越实际控制线的情况下进行超视距空战,这场战斗突显了未来空战的发展趋势。
印度媒体在这方面的表现真是让人佩服,竟然对自身的失败视而不见,反而编造出“印度胜利”的假象。同时,他们对巴基斯坦使用中式装备表达了担忧,声称对这些装备的可靠性感到“严重担忧”。这些其实是印度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表现,尽管对可靠性提出质疑,却也不忘承认这对他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种说法可以说是相当有技巧的:嘴上说是拒绝,但实际上承认了印度确实没有取得优势。
在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的中式武器库经过实战检验,让战略平衡朝着巴基斯坦倾斜。可是,印度为了营造虚假的胜利形象,竟将这一结果描述成“使战略平衡向印度倾斜”。
到了文章后半段,这位印度前中将却开始强调“印度要对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保持警惕”。他提到印度在国防规划上得采取“细致入微”的方式,还需持续投入尖端技术,增强自我防卫。这种论调显然并不是在庆祝胜利,而更像是因为遭遇挫折后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反应。
巴基斯坦在实战中体验到了中式装备体系的优势,特别是在印巴冲突之后,他们开始积极寻求更多中式装备。巴基斯坦提到的采购项目包括歼-35战斗机、空警-500预警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虽然最终能否达成交易还有待观察,但光从巴基斯坦的这一举动来看,足以说明他们对中式装备的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把印巴冲突称作“武器试验场”,实际上是印度方面的一种自我安慰,试图为冲突创造一个表面上对印度有利的借口。
印度至今不肯承认自己在印巴冲突中遭遇损失,不接受自己战斗机被击落的事实,始终采取隐瞒真相的宣传策略。这种做法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反而可能让印度深陷自我欺骗的泥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股票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