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家人们,大多数人都觉得,现在满大街跑的新能源车,最赚钱的肯定是那些造车的品牌吧?什么比亚迪、蔚小理,听着就高端大气上档次,感觉老板们天天在印钞票。但今天我要跟你们说个“毁三观”的真相,真正闷声发大财、赚到盆满钵满的,根本不是那些整车厂,而是藏在车壳子底下,那个你平时根本看不见的——电池厂!乘联会的大佬崔东树最近就放了个“深水炸弹”,他预测啊,到2025年,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七成的利润,都会被电池企业给分走!这简直是太让人激动了,感觉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咱们先来捋一捋时间线,看看这风向是怎么变的。还记得2022年那会儿吗?当时新能源车市场火得一塌糊涂,最疯狂的是谁?是上游挖矿的!那时候“碳酸锂”这玩意儿简直就是“白色石油”,价格一天一个样,蹭蹭往上涨。搞得天齐锂业这种矿业巨头,毛利率居然能飙到吓死人的85%!什么概念?就是卖100块钱的东西,85块都是纯赚的!那时候他们才是整个产业链的“王”,下游的电池厂和车企都得排着队、看他们脸色求着买料,那叫一个风光无限。当时大家都在说,未来是“得锂矿者得天下”。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风水轮流转的速度,比翻书还快!到了2023年、2024年,碳酸锂价格就跟坐了过山车一样,直接从顶峰跳水,摔得那叫一个惨。于是乎,戏剧性的一幕就上演了。根据崔秘书长的预测数据,到了2025年上半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天齐锂业,收入可能只有48亿,同比暴跌25%,毛利率也从巅峰的85%“腰斩”到了40%。而整个锂矿行业加起来的利润,从2022年辉煌的516个亿,预计会骤降到只有区区7个亿!我的天,这从天堂到地狱的距离,也不过就两年时间,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矿老板们在哭,那造车的呢?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你打开任何一个汽车APP,扑面而来的就是“价格战”、“内卷”这些词。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送大礼包,后天他直接打骨折。车企们为了抢市场,一个个都杀红了眼,利润被压得薄如蝉翼。就连新能源一哥比亚迪,虽然汽车业务毛利率能维持在20%以上,看着还不错,但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靠着海外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和自身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在硬撑。在国内市场,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简直是一片惨烈的“红海”。
好了,现在主角该登场了!当上游的矿老板和下游的整车厂都在“渡劫”的时候,中游的电池企业们,却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简直兴奋到飞起!崔东树给出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像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这些头部电池企业的净利润,那叫一个噌噌地往上涨。整个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总收入预计能达到2947亿元,同比增长8%。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也很有趣。之前碳酸锂价格高的时候,电池厂是“夹心饼干”,两头受气。上游矿老板涨价,他们成本就高;下游车企压价,他们利润就薄。现在好了,碳酸锂价格大跌,他们的原材料成本“duang”一下就降下来了。但另一边,他们在车企面前的地位可不一样了。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心脏”,技术门槛高,产能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巨头手里。车企再怎么内卷,也得求着电池厂供货。这一来一回,电池厂的议价能力就上来了,利润空间瞬间就被撑开了!
咱们就拿“宁王”——宁德时代来说吧,简直是“壕”无人性。2025年上半年,人家的毛利率预计高达25%,这是什么水平?在一众制造业里简直是鹤立鸡群。更夸张的是财务费用,数据显示是-58个亿!你没看错,是负的58亿!我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看到这个数字手都在抖。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宁德时代账上的现金多到花不完,光是存银行吃利息、做理财,半年就能净赚58个亿!这哪是制造业公司啊,这简直就是一家巨型银行!当别的企业还在为贷款利息发愁时,“宁王”已经靠着钱生钱,轻松把几个点的净利润收入囊中。这种感觉,就像你在吭哧吭哧地打工,而你的邻居光靠收租就比你全公司赚得都多,你说气不气人?
当然,除了“宁王”一骑绝尘,其他的小伙伴们也跟着喝上了汤。像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毛利率也都改善到了16%以上,利润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这说明整个电池行业都进入了一个相对舒适的盈利周期。
更有意思的是库存和应收账款这两个数据。一般我们觉得,库存天数增加不是好事,说明东西卖不出去。但崔秘书长分析,电池行业库存从58天增加到75天,反而是“供需改善”的表现。说白了就是,电池厂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觉得车企的需求会很旺盛,所以提前多生产点备着,底气十足!而应收账款天数,从82天减少到80天,别小看这两天。这说明车企给电池厂打钱的速度变快了。在商业世界里,谁能让别人更快地付钱,谁就是“爸爸”。这充分说明了电池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反内卷成功,腰杆子硬得很!
所以你看,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江湖格局,正在发生一场深刻而剧烈的洗牌。过去大家以为的“造车最酷,挖矿最赚”,可能已经是一个老黄历了。未来的主角光环,正稳稳地戴在电池企业的头上。他们手握核心技术,掌控着产业链的咽喉,上游原材料降价让他们成本降低,下游车企激烈竞争反而强化了他们的议价能力。这种“两头吃”的舒服日子,恐怕还要持续好一阵子。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或许也是个好消息,因为电池成本的下降,最终会传导到车价上,我们买到更便宜、更好的电动车,指日可待了!这个转变真是太奇妙了,让人对未来的科技和商业世界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
那么问题来了,在你看来,这种由电池厂主导的行业格局会持续多久?未来的技术突破,比如固态电池,会再次颠覆这个链条吗?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股票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